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资格,2009年在国家统招计划内面向全国招生。国标代码:14004,招生代码:5188。
学院坐落于成都市西郊崇州市区,与温江大学城连为一体,既无闹市之喧嚣,又无山居之闭塞,具有浓郁的学习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此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南宋文豪陆游更是抒写了壮志凌云的《剑南诗集》。崇州距成都市区20余公里,有成温邛高速和光华快速通道连接,交通便利。
学院占地150亩(第一期工程),校园建筑面积4.8万余平方米,分教学区、办公区、实验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齐全、条件优良。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中高职称教师占56%以上,双师型教师占45%以上,拥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他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剧作家、高级编辑、电视剧“金鹰奖”、“飞天奖”获得者陈浩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全国首批国务院政府终身特殊津贴获得者薛晓康教授;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诸昌钤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金铭教授;硕士生导师邢苏月教授;酒店管理专家庄坚毅教授;学术带头人蒋雪梅客座教授;《读者报》副总编辑、图片总监陶文祥;高级工艺美术设计师何志本教授;艺术设计专家李露羽教授;著名歌唱家谭学胜教授;声乐教育家唐竹雅副教授;国家一级导演陈福黔教授;国家一级演员屠爱民;国家二级演员冯波;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冯玉德等。
学院办学过程中,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遵循“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立足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办学,充分打造文、艺、工、管、经多学科特色,真正开拓“工学并举、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高等职业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相结合的道路。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知与授技相结合、市场与实训相结合的育人特色。学院的校训是:“勤奋、务实、和谐、创新”。学院采取多渠道、多层面、多方法促进毕业生就业,就业率达到90% 以上。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成都的闲适是深入到骨头里了的,在成都,这里的一切都是慢悠悠的,这种缓慢是成都特有的生活方式。早上九点多才出太阳,走路慢慢的,休闲,从容,懂得享受生活。成都是养老地的理想之选,但对于想要闯荡打拼的年轻人,没有坚定的意志不要来成都,否则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太多,也许会消磨你的意志。
包容,幸福感高
成都这个城市包容性很强,也是一个外地人来了不想再走的城市。贫富差距也大,但是不管你的财富多少,大家为了美食坐在路边的苍蝇馆子里吃的津津有味,也是平常到司空见惯。
这里是普通青年的天地,大家心中都坚信这是幸福感最高的城市。
偏安西部,相对闭塞
成都区位在中国西南地区边缘一角,西面就是广阔的青藏高原,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交通相对不如沿海和中轴线城市便捷,环境和视野相对闭塞。
旅游适合慢慢享受
这座城市有着一种厚重感,历史在这里层层积淀,都江堰、杜甫草堂、蜀绣蜀锦闻名在外。但是现在城市的建筑中已经很少能看到五千年历史的痕迹了。
成都这座城市,旅游适合慢慢游览,体会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安祥,体会当地人民悠闲慵懒的生活节奏,才是不虚此行。
麻将和茶馆
成都人民喜欢打麻将,全民皆麻,麻将人数之多,玩法之多,水平之高,受欢迎程度之广,全国罕见。
成都人把聊天叫做“摆龙门阵”,成都人喜欢在茶馆里聊天,什么都可缺得,唯独缺不得这茶馆龙门阵。
365天300天见不到太阳
成都是盆地,没有大风大雨,日照也是最少,最多看见的就是雾蒙蒙的天空和绵绵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巴蜀盆地之中弥漫着久久不散的湿气,这也养成了成都人悠闲淡定的性格。不过,成都最近也因为雾霾污染等空气质量开始变得不好。
美女是天然的
成都气候潮湿,很养皮肤,皮肤好更显年轻,成都多美女概因如此吧~成都的美女们大都不用特别昂贵的护肤品,不用护肤品的也大有人在,成都的经典国货春娟就可以解决保养问题,是不是很省钱?
另据调查川渝和江浙,都是我大天朝女性地位平均最高的地区,心情天天是晴天,话说相由心生,自然更美咯。
美食多,必须麻辣
成都是“世界美食之都”,闻名中外的川菜以麻辣著称,目前已经流行于全国各地了。成都154路公交车,就是那个美食巴士,一辆公交车串起20家苍蝇馆子,逛吃逛吃,最后吃到撑!
就业环境还不错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就业环境还是相对不错的,成都拥有西部地区最多的国家大区行政管理机构和外事机构以及世界500强中西部地区区域总部,例如微软等。成都的电子产业,软件产业,金融业比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