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是国内唯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2008年1月教育部批准在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基础上正式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
学校现占地1150亩,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654人。现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截至2007年12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幽雅,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并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学校着力建设优势学科,打造核心竞争力。现有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的45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的10个硕士学位点;有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计算数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
学校学费按学年收取,普通本科类学费按专业分为2600元/年、2800元/年和3000元/年;艺术类动画专业学费11000元/年,其他专业6500元/年;预科教育学费1500元/年。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完善,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23个,可享受资助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70%以上,最高奖励额度8000元/人;贫困资助措施除国家助学货款外,另设有困难补助和勤工俭学两项,并且在校生全部纳入社会医保体系。
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源数量充足,生源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宁夏高校前列。
塞上湖城、西夏古都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位于有“塞上明珠”之称的银川平原,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这里就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
回族之乡
银川是我国回民的聚居地,这里有着穆斯林文化的精粹,和着历史的发展,穆斯林文化不仅体现在回族人生活当中,而且还体现在各种建筑遗存之中,位于青铜峡库区西岸的青铜峡一百零八塔,便是穆斯林文化的集中反映。
空旷干净的小城
银川是个小城市,名气不大,近几年发展得不错。开车的情况下,在宽敞的马路上加足马力几个小时也就把城市看了个透彻。这个城市人口较少,马路宽阔,北京路是八车道马路,连路灯和地砖都精致漂亮。银川的北京路、上海路、广州路、福州路、烟台桥等等,都是支援西北的产物。
西北地区气候最好的地方
宁夏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好处是从来不用晒被子,坏处是要经常保湿喝水。即使在夏季,也很少需要空调、风扇,因为早晚天气很凉。至于风沙,每年春秋二季时,来势汹汹。
回族饮食,满城羊肉香
银川的饮食以汉族和回族的饮食习惯为主。汉族饮食以西北菜为主。银川的回族饮食,兼具中原传统和穆斯林的双重风味,牛羊肉比一般的城市要多些,去菜场买菜的时候,肉食经常会分汉族区和清真区。发菜、沙枣、烤全羊、锅盔都很知名。
相对安逸,生活压力小
银川是相对安逸的一个城市,比较适合人居住,没什么竞争压力,但是办事效率和内地的许多城市一样比较慢。养老挺合适的。现在银川的企业比较多,外来人口比较多,陕西的内蒙的甘肃的非常多。大多数企业都缺人,但是待遇好的公司不多。
物价中上等,整体消费水平比较一般,工资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