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专业:船舶与海洋类、核工程等
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下设三个二级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轮机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
特色专业:船舶类(传统优势)、轮机工程(国防重点学科)、水声工程(全国第一个水声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国防重点专业)、自动化(明星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潜力巨大)
另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也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三海一核”特色明显
“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色办学理念。据统计,在船舶工业系统140多家单位中,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约有40%毕业于哈工程;国防工业“两总”(总指挥、总工程师)人才中哈工程毕业生占5.6%。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器,3名潜航员中2人为哈工程毕业生。
关注国防需求研究
学校始终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0余项。
共2个校区,2个创新基地
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心,校园不太大,但是交通十分便利;青岛校区还未启用。
另外,还有江北科技创新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两个创新基地。
建筑保留哈军工时期风格
学校教学楼和宿舍都还有哈军工时期的建筑在使用,军工操场是全国最大的操场,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11号教学楼据说是中国高校最大的教学楼,是梁思成亲自为哈军工设计的,防间谍设计很容易迷路。
图片馆设计获得“鲁班奖”,其内设施齐全,无线网络覆盖自习阅览区,环境优雅,设计人性化,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
选修课老师推荐
推荐:于凡、于涛、曹卫国、韩月秋、毕凤玲、卜长江、姜相志、江显埠、胡泊、蔡文学等。
整体校风严谨,管理严格
哈工程的学风在哈尔滨是数一数二的,不过也要看具体专业了,文科相对轻松一些,但是水下工程、核工程等工科专业学风更好一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风相当不错,校风严谨、管理严格,有些重点专业的管理甚至有些龟毛。其实大学的管理主要在学院,看所在的学院管理是否严格,总体来说哈尔滨工程大学不论是校风还是学风都很正。
学费:4500—9000
除工业设计(艺术类)9000元/年,其他专业为4500元/年、5500元/年和6000元/年不等,飞行技术专业6000元/年。
奖学金:金额600——10000
学校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32项奖学金,其中包括英国劳氏船级社LR奖学金、航天科工奖学金、熔盛重工奖学金、龙港励志奖学金等22项社会奖学金,以及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奖学金。奖励金额600——10000(元/人/年)不等。
毕业去向:升学出国率为47.61%
哈工程的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3年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为47.61%,电子信息工程(水声)专业达到了71.22%。签约率为45.55%。
就业地区:东部沿海城市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城市集中于哈尔滨、北京、大连、上海、深圳、天津、武汉、沈阳等。
就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主
哈工程2013届本科毕业生大多数被大型国企、军工企业或私企所录用,其中国有企业占比57.86%。学生就业主要行业集中在船舶海洋(17.16%)、航空航天(10.91%)、通信电子(10.84)、建筑工程、核电技术、机械工程等行业。
薪资水平:毕业五年排全国前7.17%
以下为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6.47%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4.26%
水声工程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6.15%
知名校友:俞正声
俞正声、邓三瑞、杨土莪、宋文骢、刘石泉等。
新兴工业城市
哈尔滨市是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医药、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现已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
神奇的冰雪世界
冰雪,对于黑龙江来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龙江人恋冰爱雪,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已成为国际冰雪文化名城,享有“冰城夏都”美誉。
冬季漫长而寒冷
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冰雪文化久富盛名,有“冰城”之称,是冰雪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最冷时可达到零下30、40多度,大家要注意保暖。
“熬炒咕嘟炖”
喜欢吃炖菜,经常以面食为主。做菜不大放糖,口味比较重,偏咸。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的枢纽,更是对俄贸易的重要通道,加上近年来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商贸城不断增加,使得批发和零售业需求人才最多,第三产业为用工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