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专业
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6位、第7位。学校与省部共建的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在湖北省,护理学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分开投档,并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有该类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的全部考生在校期间不得转至其他专业。
两个校区各有千秋
武科大有两个校区:黄家湖校区和青山校区,新校区黄家湖校区中心交流区园林式自由布置,植被葱郁,环境优美,获得武汉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青山老校区校园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有一部分专业在大三是要从黄家湖搬到青山。
与军队合作办学
学校在湖北省第二批本科安排有3个招生专业,是与军队院校合作办学的专业。该专业录取的考生在办学地点、教学资源、培养模式方面,与我校第一批本科录取的考生没有区别,但学费按办学成本收取。
6个试点班
材料类试点班学生35人、香涛计划工科班、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机械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30人和机械电子工程试点班。
学费
电子信息学院(专科)专业10000元每人每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5000元每人每年;艺术类专业10350元每人每年;其他专业4500-5850元每人每年。
奖学金
特等奖:5000元/人,一等奖:2000元/人,二等奖:1000元/人,三等奖500元/人。此外还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许家印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武钢奖学金”等20多项奖助学金。
毕业去向主要是东南沿海
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就业,其中多数流向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部分自愿选择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建功立业。
就业行业企事业单位为主
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3%以上,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一大部分毕业生去了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其中一大原因是武钢、首钢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通过签订意向协议、设立奖学金、安排企业实习、开办培训班等方式,提前预订学校大三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
薪资水平在湖北省前列
毕业生起薪虽然低于全国同届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大概三千多,但是增长幅度较大。已经毕业五年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同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在湖北省高校中排名较前。
知名校友:刘玠
许家印、苏义脑、苗立杰等。
地理位置优越
武汉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它位于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区,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达广州、西去西安,均在1200公里左右行程,有水、陆、空交通相连。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中,武汉具有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
教育资源集中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居全球城市第一。
夏天闷热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加上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
不吃辣椒不是武汉人
武汉人喜欢川味、湘味,口味偏重,调料也比较多。吃早餐叫“过早”,大多数湖北本地人都是吃的热干面。武汉小吃更是全国一绝,著名的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梅、福庆和的牛肉米粉、糯米包油条、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并称武汉八大名吃。
转移去珠三角
武汉地区的就业呢,一般主要还是集中在珠三角,也就是前往广东的占大多数,而且武汉的高校在珠三角地区受认可度也还比较高,像武汉大学、中南财大在珠三角口碑都不错。武汉是个“偏重”的工业城市,对于立志在武汉发展的大学生来说,在武汉求职时,可以考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这类企业虽然在知名度、规模等方面可能和求职预期有差距,但是这类企业机会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