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主要特色为: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传统信号和信息处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注重锻炼实践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适应首都信息技术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拥有一只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学术团队,注重师生团队精神和文化。本专业实验室为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先进教学科研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DSP和FPGA、数字图像和数字视频设备等。 本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较高,学生毕业后,可在国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和一般IT企业工作,主要从事通信与网络信息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DSP和嵌入式系统、FPGA和片上系统等技术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78年开始招生,1999年起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生约720人,每年招生约180人。本专业既重视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注重对学生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分析、设计等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环节两方面作到较合理的统筹与兼顾,培养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包含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与软硬件协同设计开发两个主要方向,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方向设置了数据库技术实践、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专业方向课和高级JAVA程序设计、人机交互与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UML及其应用等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互联网应用领域的高级设计开发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开发方法设置了单片机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集群机技术等专业方向课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体系结构与编程等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在专用硬件平台上进行系统开发的能力。
当前学费:4200—50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5000元/人年;其它专业为4200~4600元/人年。住宿费:1400元/年(昌平校区)、750—900元/年(小营校区)、750元/年(清河校区)。
我校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学校就业办每年组织多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上万个职位。近几年学校就业率都保持在95%左右。
政治文化中心,能让你扩大视野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你懂的”,这里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最多的重点大学,最顶级的学府清华、北大。在这个城市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演出、展览,可以听到很多让你受益菲浅的讲座,演说。
天气干燥,空气质量较差
北京是典型北方气候,南方的同学过来可能最不适应的就是干燥的天气,北京雨水较少,夏天炎热,冬天严寒,干燥的气候会让很多南方同学也开始有抹面霜、涂唇膏的习惯(否则嘴唇会干裂)。冬天时,由于过于干燥,碰触金属物品时,会经常产生静电,这也是南方同学需要习惯的地方。
北京的冬天有暖气,室内温度非常怡人。室外温度可能常在零下10度到0度左右,但这样的温度并不会让人有非常冷的感觉,尤其是对于中部地区(如河南南部、湖南、湖北)这些冬天温度较大的地区,可能还会稍舒服些。
北京的空气质量糟糕,近年经常有雾霾产生,这使得口罩成为必备。很多对空气质量较敏感的同学会难以适应,但近年来,政府也在此方面加大投入,未来有改善的机会。
饮食多样
北京是一个多元文化聚合的城市,所以,各地饮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大学食堂现在也会考虑到各地学子的饮食习惯,提供各地特色美食。当然,由于北京的气候原因,南方辛辣的菜系来到北京后大多有所改良,不会有那么麻辣,但如果你去仔细寻找,终会找到你家乡的味道。
名胜古迹,一个旅游城市
北京是多朝古都,历史古迹保存完好,整个城市充满历史厚重感。大家耳熟能详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雍和宫等都在北京。北京的博物馆同样非常多,天文馆、科技馆、恐龙馆里有先进的科技展品,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经常会有一些历史文物的展出。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话,在北京的每个周末都可以让你备感充实。
就业环境,就业机会多,竞争也很激烈
北京就业环境较好,国贸地区有许多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总部,金融街有一流的金融企业,而中关村地区则是高新科技、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公司云集,北京高校的学生留在北京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学校。
虽然就业机会多,但同样也是竞争巨大,北京的一流院校很多,人才济济,所以如果不是自身有很强竞争力的话,也难以获得最好的机会,而北京比较一般的工作机会会让人感觉生存压力巨大。
房价居高不下,生存压力巨大
好的机会带来的也是大的竞争压力。
国家的重点投入带来了北京的快速发展,北京人口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北京的房价居高不下。北京核心区域的房价已高于4万/平米,很多人工作多年仍然无法在北京买房,近年来,很多人也在逐步“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去过一种更稳定和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