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大专层次普通高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酒店管理学院,隶属于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599号,与著名的崂山旅游风景区接壤,占地8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学院为国家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的私立慈济初级普通商业职业学校,为商贸、餐旅、IT、艺术等领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
学院面向培养中、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下设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酒店工程学院、烹饪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培训中心、基础教学部等8个二级院部。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学院以酒店管理类专业为核心专业群,有机辐射相关产业领域,设置了工程类、烹饪类、信息技术类、工商管理类、艺术类40余个专业,其中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两个专业是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下设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酒店管理研究所、旅游管理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会展经济研究所、烹饪文化研究所、环艺设计工作室、网络媒体研究所、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影像艺术研究所等10个专业研究所
山东经济最强的城市
青岛之于山东,就像上海之于中国。不是政治中心,但是经济强大。而山东省会济南和青岛,就像北京和上海一样,关系微妙。
青岛是中国位数不多的副省级市之一,市容市貌,经济水平均属山东首位,城市傲娇。
有辉煌的经济史
青岛以前是德国殖民地,工业基础好,民国时期经济就比较发达;青岛拥有山东省最好的出口位置,这是先天的地理优势,造成近代工业发展很早,早期的“上青天”纺织基地不是浪得虚名。
经济结构很健康
从城市结构方面,青岛更象江浙地区,小市区+多个实力较强的县级市;从经济结构方面,数个大型国企+大量私营小厂;在政治和生活方面,官僚化严重和贫富差距巨大。
客气自我的海派文化
青岛市区是标准的海派文化,这和山东内陆很不同。青岛市区没经历过农耕文化,直接在殖民和政权更迭和各种商业文化中成长,青岛市区的人更注重自我意识,自家管好自家的事,自家的孩子自家打。各家亲戚之间也只限于客气,反感别人插手自家事、指手画脚的内陆家族式家长制管理。
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非青岛人评价青岛人有一种“世界都是青岛的,青岛就是最好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青岛人承认自己的自豪感,但并不认可这个说法,认为形成这种“误解”多源于文化差异:青烟威古代属于齐国,其他的属于鲁国,估计从古至今都有差异吧,毕竟地理环境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韩风盛行
青岛的韩国人非常多,号称有10万。他们非常喜欢在沿海城市群居,在青岛有韩国街这这样韩国特色集中的地方,韩国人在青岛大企业不多,小企业不少,口碑一般。如果韩语学得好,找好工作很容易。
市区规划比较乱
青岛的单行线是一个特色,市区内又窄又绕的单行线非常的多。没有一条路可以说正南正北,每条路各具特色,说白了就是有的没斑马线有的坎坷有的没绿化有的是沙地有的有路边滩等等。
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青岛四周环海,调节能力强;冬天不会太冷,但是也能欣赏导雪花。春秋两季很凉爽,靠海很湿润所以不会干燥。夏天六七月份都不太热,八月份会有一段桑拿天,虽然不是太晒,但是闷热,黏乎乎的。
饮食清淡,嗜啤酒
青岛本地的饮食比较清淡,更加注重清新淡雅,爽口脆嫩,原汁原味。与南方相比,口味略重,青岛人酒量普遍大。主食以面食为主。
就业机会多,工资低
青岛是个旅游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来看处于中等甚至偏下,属于收入低、消费高的畸形城市。
像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很多,而且也有很多私企和外资企业,就业机会很多,但是工资不高,物价很高,房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