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是王牌专业
采矿专业最好,学校以前叫山东矿业学院,在采矿方面很强,但录取分数线不高。自动化专业也非常好,是学校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全国排名在三十几位。
三个校区
分别是青岛校区,济南校区,还有泰安校区,普通本科生在青岛校区就读,山东省内普通本科二批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在泰安校区就读,合作办学学生(包括本科和专科)在济南校区就读。
校园环境优美
山科的校园很漂亮,每年月季园开花的时候,都会有新人来拍婚纱照哦,校园干净整洁,绿化带优美宜人,名人苑和小西湖,很多美丽的风景。
选修要求5分
有的老师点名,不上就挂。有的老师不点名,去考试就过。不想上就去考试试一试。就算挂科了也没事。选修课大学四年修够5分就行,不用补考什么的,明年再修其它的一样。在正方系统那有记录,但是没事。只要你大学四年总共修够了5分,选修课就没别的事情了。
部分学院跑操
信息、测绘、外语等学院会有跑操。自习可以去图书馆自习室和空教室,但图书馆可能要刷校园卡。寒假自习室不开放。
学费3400-6000元/学年
理工类专业学费为3600元/年;文、法、财经类专业学费为3400元/年。热门专业的学费根据山东省物价局、财政厅规定上浮10%。艺术类专业学费为6000元/年,外语专业学费为4800元/年。根据不同的住宿条件,住宿费为500—1200元/年。
助学金体系完善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将授予各种荣誉称号,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成绩优秀、学习成绩进步、某些方面有特长或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受奖面达50%。还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
矿类专业就业前景好
采矿、机械、计算机、安全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就业相当不错,特别是矿类,其他专业就业情况一般,也不一定能找到对口工作。
就业地区以青岛为主
毕业生毕业后在青岛就业人数约占23%,其次是北京约14%,接下来是济南、上海、烟台等地。就业行业以房地产建筑、计算机软件、机械等行业为主。
薪资水平
毕业生毕业前九年平均月工资低于全国毕业生平均水平,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第九年开始高于全国毕业生平均水平,但优势并不明显。
知名校友:尚勇
尚勇、于孔让、郭开朗、任启兴、王随莲等。
山东经济最强的城市
青岛之于山东,就像上海之于中国。不是政治中心,但是经济强大。而山东省会济南和青岛,就像北京和上海一样,关系微妙。
青岛是中国位数不多的副省级市之一,市容市貌,经济水平均属山东首位,城市傲娇。
有辉煌的经济史
青岛以前是德国殖民地,工业基础好,民国时期经济就比较发达;青岛拥有山东省最好的出口位置,这是先天的地理优势,造成近代工业发展很早,早期的“上青天”纺织基地不是浪得虚名。
经济结构很健康
从城市结构方面,青岛更象江浙地区,小市区+多个实力较强的县级市;从经济结构方面,数个大型国企+大量私营小厂;在政治和生活方面,官僚化严重和贫富差距巨大。
客气自我的海派文化
青岛市区是标准的海派文化,这和山东内陆很不同。青岛市区没经历过农耕文化,直接在殖民和政权更迭和各种商业文化中成长,青岛市区的人更注重自我意识,自家管好自家的事,自家的孩子自家打。各家亲戚之间也只限于客气,反感别人插手自家事、指手画脚的内陆家族式家长制管理。
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非青岛人评价青岛人有一种“世界都是青岛的,青岛就是最好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青岛人承认自己的自豪感,但并不认可这个说法,认为形成这种“误解”多源于文化差异:青烟威古代属于齐国,其他的属于鲁国,估计从古至今都有差异吧,毕竟地理环境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韩风盛行
青岛的韩国人非常多,号称有10万。他们非常喜欢在沿海城市群居,在青岛有韩国街这这样韩国特色集中的地方,韩国人在青岛大企业不多,小企业不少,口碑一般。如果韩语学得好,找好工作很容易。
市区规划比较乱
青岛的单行线是一个特色,市区内又窄又绕的单行线非常的多。没有一条路可以说正南正北,每条路各具特色,说白了就是有的没斑马线有的坎坷有的没绿化有的是沙地有的有路边滩等等。
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青岛四周环海,调节能力强;冬天不会太冷,但是也能欣赏导雪花。春秋两季很凉爽,靠海很湿润所以不会干燥。夏天六七月份都不太热,八月份会有一段桑拿天,虽然不是太晒,但是闷热,黏乎乎的。
饮食清淡,嗜啤酒
青岛本地的饮食比较清淡,更加注重清新淡雅,爽口脆嫩,原汁原味。与南方相比,口味略重,青岛人酒量普遍大。主食以面食为主。
就业机会多,工资低
青岛是个旅游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来看处于中等甚至偏下,属于收入低、消费高的畸形城市。
像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很多,而且也有很多私企和外资企业,就业机会很多,但是工资不高,物价很高,房价很高。